请联系Telegram电报飞机号:@hg4123

拉科夫斯基[$]拉科夫斯基 频率

2024-08-23 23:10:13 比分直播 道立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拉科夫斯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拉科夫斯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朱可夫对柏林的进攻中有没有犯下明显的军事错误?

前言

德国《世界报》网站4月16日发表题为《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了塞洛高地之战》的文章称,每隔3米一门大炮,全部是中型或重型大炮:世界战争史上从未出现过比1945年4月16日清晨还密集的火炮齐射。9000多门大炮、火箭炮和类似武器在一条30公里长的战线上排开,凌晨3点准时开火。苏联对第三帝国首都柏林的总攻开始了。

拉科夫斯基[$]拉科夫斯基 频率

250万以逸待劳、装备精良的苏联红军沿奥得河前进。他们中的半数(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计划在斯德丁和福斯特渡河后迅速向前推进,从南北两面包围柏林。剩余的超过100万红军将在格奥尔基·朱可夫元帅率领下担任主攻任务:取道奥得布鲁赫沼泽和塞洛高地,以最快速度向柏林东郊挺进。

目标是在5月1日这个苏联第2大节日前拿下柏林。但很清楚的是,胜利根本不取决于能否攻克德军自1945年2月初就开始在塞洛高地构筑的坚固阵地。尽管迂回包围行动的胜算较之强攻要大得多,但苏联统帅部却不这么认为。

朱可夫元帅甚至冒出一个想法:如地狱之火般的炮击过后,3点20分探射灯点亮了奥得布鲁赫沼泽的战场。但人数上以1对10处于下风的德国守军在炮击开始前就已从最前沿撤离。

朱可夫下令各兵团在坦克掩护下全线向前挺进。他们在极佳的照明条件下进入纳粹国防军和人民冲锋队的防御炮火中,结果伤亡惨重。这一天,每一米战线上都有阵亡的红军士兵。尽管付出如此巨大代价,苏军却并未突破德军防线。

上午10点左右,朱可夫意识到他错误策划的攻击受阻。3小时后,他致电莫斯科,向斯大林报告情况。

朱可夫不得不报告说,当天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突破敌军防线了。这时,斯大林向他的元帅通报了另2个苏联军团取得的成果。这就意味着,朱可夫必须不计任何代价地占领塞洛高地。

不过,德军的防守策略同样疯狂。由于纳粹国防军不再拥有能发起反击的后备部队,而且弹药迅速耗尽,因此可以预见,阵地最多只能再守住短短几个小时。此外,南北两面的苏军在德军顽强抵抗下(既未突破、也未绕过德军)正迅速向柏林挺进。

1945年4月17日,精疲力竭的德军士兵仍坚守在塞洛高地。第二天深夜,援兵被用公共汽车从柏林输送至前线。但是,与法军总参谋部在1914年9月初的马恩河战役中不同——当时法军援兵被巴黎的出租车送到前线——纳粹国防军已经完全丧失向进攻者发动攻击的能力。

文章称,毫无意义的屠杀还在继续。朱可夫不断将部队推向奥得布鲁赫沼泽。他们非常缓慢地一个接一个占领了德军阵地。这位元帅向斯大林汇报进展,朱可夫知道,如果失败,即便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者的光环也无法拯救他。

3天后,第3条、也是最后一条德军防线终于被突破。苏联坦克和火炮部队开始向西进发。他们于4月20日抵达贝尔瑙并动用榴弹炮向柏林市中心开火。

总结:战后朱可夫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叙述到,他在行动决策上没犯‘严重错误’”,而军事历史学家理查德·拉科夫斯基则认为,这位苏联元帅的说法与实际不符,因为塞洛高地之战首先并非一场军事行动,而是一场政治宣传仗。它至少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包括长期失踪者。

在二战的所有苏军将领中,朱可夫元帅无疑是最著名的一位,这位将军冷酷无情,为了实现目标不会介意成千上万士兵的死亡。不可否认,他有军事天才,无论是对战局的判断还是投送兵力的决心,苏军将领中没多少人超过他。但是,朱可夫的作战战术被后来的历史学家认为较为粗糙,和曼施坦因这类名将比起来粗糙不少,往往倾向于高压战术,用更多的力量来获取胜利,就像一台巨大的压路机碾过所有对方抵抗。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苏联军队的过度损失,但靠着苏军的兵力兵器数量,他的战术仍然是非常有效的,甚至可以说是适合苏军的。然而,在战争胜利前的最后一刻,仍然采用鲁莽的压路机策略作战,这就有点令人怀疑这位名将的水平。发生在柏林战役中的泽劳费高地大战,就堪称是朱可夫军事生涯中一个被忽视的黑点。1945年4月16日,苏军发起对柏林的攻势,两个方面军,总计250万人、6250辆坦克、42000门火炮以及7500架飞机,而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是实力最强的部队。从当天凌晨3点开始,自信满满的朱可夫的部队发起对柏林之锁——泽劳费高地的攻击。泽劳费高地位于柏林的东面,高出周边地面约48米,就像一大片墙一样拦在柏林之前,对于柏林的防守有很大的意义。驻守此地的德军第九集团军,只有14个师,512辆坦克和800门自行火炮,从兵力对比上看,德军必败无疑,甚至于能守一天都是问题。在苏军的大炮开火后,143盏探照灯打开照射德军阵地,苏军从凌晨3.30开始进攻。然而这种缺乏思考费策略并没有带来帮助,炮击后的烟尘使得探照灯的光线无法起到影响守军视线的作用,反而变成了指示苏军目标的工具。加上德军阵地坚固,苏军炮击未能获得预期效果,德军的反击令苏军血流成河。16日一天下来,苏军寸步难行,朱可夫此时展示出迷信高压策略的一面。在进攻受挫的情况下,他做出决定:将原本用于扩大突破口的装甲预备队投入战斗。原本苏联的战术是步兵撕开防线,随后坦克部队投入扩大突破口并进行深远突击,大量密集坦克部队投入狭窄的阵地攻防战,这是战术大忌,但为了快速夺取阵地,朱可夫显然犯了这个大忌。其结果,就是苏军部队遭受了大批的屠杀,无数坦克和士兵变成废铁和断壁残肢,战场充满了血与火。此时的具体细节无须多言,总体上说就是蛮力的对抗。朱可夫甚至为自己的指挥官下了死命令,那就是攻克不了阵地,指挥官也要进入惩戒营(苏军敢死队)。直到4月19日晚上,朱可夫的部队总算是攻下了泽劳费高地,代价是3万人战死,2万人受伤,近800辆坦克被毁。在泽劳费高地之战,最大的功臣是苏联的B-4榴弹炮。其实,只要有一些耐心,给步兵部队更多密切的空地支援,不过早投入装甲部队造成混乱,苏军的损失不会那么大,而攻克高地的时间也不见得晚太多,朱可夫的蛮力攻势令大批苏军士兵没有必要地倒在胜利前夕。但他之所以如此鲁莽可能也和斯大林有关,斯大林给朱可夫一个信息,那就是如果他不能尽快攻克泽劳费高地,那么可能将由科涅夫的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来担任攻入柏林的主力,为了防止攻克柏林的荣誉被夺走,朱可夫才不惜代价,甚至违反军事常识地令部队全力压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拉科夫斯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拉科夫斯基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